他用66年,只为做好“小编辑”的大学问
时间过得真快,我的父亲叶至善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。
叶至善先生与女儿叶小沫合影
父亲十几岁就跟着爷爷学习写作,22岁开始跟着爷爷学做编辑,过世那年他88岁,算起来做编辑做了整整66年。
他这一辈子为孩子们写了许多好的科普文章,编辑了许多好的期刊和图书,自己创作了许多文笔流畅、情感真挚的散文和文学作品。父亲做编辑总是把读者放在第一位,把作者放在第一位。父亲热爱自己的编辑工作,就是在不得不放下笔的那一刻,对编辑这一行,他依然有着太多未尽的心愿,依然有着太多的恋恋不舍。
在编辑同行里,凡和父亲一起工作或有过交往的人,都会受到他的感染,佩服他鲜明的编辑主张、聪慧的编辑理念、精到的编辑业务和良好的编辑道德。
叶至善先生(左)与叶圣陶先生合影
父亲一辈子做编辑,作为叶圣陶的儿子,他的后半生编辑出版了爷爷的许多书,其中最大的工程就是二十六卷本的《叶圣陶集》。从第一版到再版,花去了他12年的时间。他的这些工作,不光是对爷爷一生的作品进行了收集和整理,还为后人了解、认识和研究叶圣陶留下了详实的史料。爷爷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,他的一生反映和代表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关于文学、教育、编辑出版的思想和主张。《叶圣陶集》是很有文学和历史价值的文献。
编《叶圣陶集》
父亲开始编《叶圣陶集》是在1988年10月。那年江苏教育出版社的缪咏禾、吴为公来北京,约父亲他们兄妹三个编一部爷爷的大型文集,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他老人家一生的生活、工作和思想。爷爷原是不同意出版他的集子的,说出那些已经过去的旧东西就像是炒冷饭,没有意义。父亲劝爷爷说,你一辈子写了那么多的东西,如果咱们不编,别人也会编,与其让别人来编,还不如咱们自己编,毕竟自己最了解自己的作品,哪些收,哪些不收,可以按照咱们的意愿编得全面一些。爷爷被父亲说服了。
出版社的同志一走,父亲的编辑工作就开始了。《叶圣陶集》的第一至四卷收集的是爷爷的小说和儿童文学。爷爷写小说比较早,1912年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了,之后每隔几年都会把新的作品选编成集子。有爷爷自己编过的那些集子做参考,父亲又是个快手,再加上出版社的努力,只花了一年的时间,最终赶在爷爷93岁生日之前出版了。
那时候爷爷的视力已经很差了,父亲把新出的四卷书放在了他的手上,他没有翻开来看,只是一本挨一本地抚摸了一遍。我想,这时候爷爷的心中一定感到了一丝的欣慰,为了自己的过往和儿女们的努力。
三个月后爷爷过世了。他不会知道,这第一版的《叶圣陶集》从1986年一直编到了1994年,总共花了8年的时间。一是,以后的各卷,大多数文章都要现找现抄。到旧书和旧杂志里找文章颇费时间,专门研究爷爷的北大教授商金林,写过一本《叶圣陶年谱》,父亲和他按照那上面的线索找到不少爷爷的陈年旧作。二是,随着工作的进展,收集到的文章大大超过了原来的预计,因此总的卷数超出了预期的四分之一。编辑的时间拖长了,出版的时间自然就拖长了,比原来预计的推后了两年。
1994年10月,《叶圣陶集》二十五卷本终于出齐了。10月28日,全国政协和民进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开会,纪念爷爷诞辰一百周年。这新出版的《叶圣陶集》齐齐崭崭地放在了大会的展台上。开会前,父亲独自一人在新书前面站立良久,我真想像记者那样采访一下他:看着花了8年时间编成的二十五卷本,此时此刻您一定想起了您的父亲。请问,如果他老人家健在,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?作为他的儿子,您为这套书的出版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,请问此时此刻您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?当然,我不是记者,我没能问父亲。我想,这时候父亲的思绪和感情,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吧。
再版《叶圣陶全集》
父亲自己也没有想到,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。
7年以后,2002年5月末的一天,全家人正准备吃晚饭,一个从南京打来的电话,打乱了父亲原已比较安定的生活。电话是缪咏禾先生打来的。他告诉父亲,出版社要再版《叶圣陶集》。虽然只过了短短的几年,出版印刷却经历了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第一版的书的纸样虽然还在,可是已经不能用了,所有的文章都要通过电脑录入重新排版。
听到这个消息父亲很高兴,觉得正好借这个难得的机会,对上次编辑上的疏漏作一些必要的订正和补充。他对缪咏禾先生说:“好,我马上开始从头到尾通读一遍。”700多万字,通读一遍可是个大工程。父亲放下电话就找出了第一卷,当夜就读了起来。
开始编辑《叶圣陶集》的第二版那年,父亲已经83岁了,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人了。再版对有些作者来说或许是件很容易的事,不过是作品的重新印刷,但是爷爷和父亲每次都会认真地一字一句地重新校订。这一次父亲做得格外仔细。这一次再版,父亲还重新写了前言;重新调整了每一卷前面的照片和说明;重新写了每一卷的后记。因为爷爷的作品中涉及的人物、事件和时间,只有父亲最清楚哪些遗憾需要弥补,也只有父亲心中有数。我们没有参加第一版的编辑工作,谁也帮不了他,所以他只能孤军作战了。
写《父亲长长的一生》
2002年底,父亲动手写《叶圣陶集》的第二十六卷,爷爷的传记《父亲长长的一生》。
在这次再版的时候,江苏教育出版社和他商量,“如此规模的一部个人专集,该有一篇比较全面而且简要的作者传记”。他同意了,并答应自己来完成这项工作。于是又写道:“时不待我,传记等着发排,我只好再贾余勇,投入对我来说肯定是规模空前,而且必然绝后的一次大练笔了。”
父亲这辈子是写了不少文字,但是这样的长篇人物传记,他还从来没有写过,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挑战。父亲已经85岁了,尽管他还有着许多未了的事情,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,没有精力去做比这更大的事情了。事实证明父亲说得没有错,他在花了一年多的时间,把写好的文稿交给出版社以后,就病倒住进了北京医院,从此再也没有迈出医院的大门。《父亲长长的一生》真的成了他“绝后”的杰作。
2004年末,父亲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,看到了刚刚出版的《父亲长长的一生》。他把书送给曾为他们父子俩动过手术的老院长吴蔚然,他说:“我父亲对我的关心和教育使我受益终生,我应该写一本书来纪念他。”一年后父亲过世。
《父亲长长的一生》初版时,责任编辑缪咏禾先生写文章说:“这本书是至善先生晚年创作的一个高峰。”
(本文原载《民主》杂志2016年8期)
推荐阅读
责任编辑:梦缘
责任校对:烟波浩淼